2025年7月4日,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通过参观企业发展历史展厅、冲压车间及总装车间,实地见证汽车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自动化生产线运作,深刻感受到"中国智造"在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上的显著成效。
参观发展历程展厅与企业工匠墙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首先走进企业发展历史展厅,通过时间轴和实物展示全面了解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的成长轨迹。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基地自2017年投产以来,始终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目标,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图为实践队员在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企业发展展厅驻足 谭瑞祥 赵灿扬 摄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工匠墙前驻足。这面墙上展示优秀员工日常工作照片,还特别标注了他们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关联,是无无数数的他们为2023年郑州基地新能源车型占比突破35%奠定技术基础。讲解员强调:“这些工匠的故事,正是企业从‘制造’走向‘智造’的微观缩影。”
展开剩余72%图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参观工匠墙时的场景 谭瑞祥 赵灿扬 摄
冲压车间:5400吨压机群的"钢铁交响曲"
刚走进冲压车间,此起彼伏的机械轰鸣声便扑面而来。讲解员指着四台高耸的压机介绍:"这是济南二机床供应的全自动生产线,每分钟能完成15次冲压操作。"学生们望着钢板在机械臂间穿梭,AGV小车载着成型件来回转运,车间里充斥着机油与金属的混合气息。
"这精度也太高了吧。"有队员指着质检区说到——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质检员解释说:"哪怕比头发丝还细的0.1毫米误差,系统都会自动停线。"这句话让队员感到震惊。
总装车间:51秒下线一辆车的"智造密码"
走进总装车间,175台智能设备与300余名工人协同作业,每51秒就有一辆整车完成组装。"我们采用'人机协作'模式,工人主要负责精密装配和异常处理。"介绍的工作人员指着助力机械臂介绍,"这套系统使劳动强度降低60%,装配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实践团队注意到每个工位旁都设有黄色拉绳,当一名工人拉动绳索时,头顶的指示灯立即闪烁红光并响起提示音。"这是Andon安东系统,"讲解员解释道,"任何员工发现异常可立即触发报警,班组长15秒内响应,2分钟内到场处理,去年通过该系统使停线时间缩短28%。"
学子感悟:从"制造"到"智造"的震撼跨越
"最震撼的是总装车间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每辆车的装配数据都可追溯。"实践团队成员郭同学道。在企业发展展厅,同学们通过时间轴了解到,该基地投产至今,已实现从传统生产到智能工厂的转型。数字化技术则让队员驻足:"通过虚拟仿真优化生产流程,使设备停机时间缩短,这种虚实结合的模式完全改变了我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据了解,该技术使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升。
图为实践团队在企业大厅参加智能制造专题讲座时的合影。谭瑞祥 赵灿扬 摄
"这次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团队队长张敏同学表示,"每51秒下线一辆车的效率背后,是上千个智能节点的协同运作。作为材化专业学生,我们更深刻理解了新材料应用对先进制造的迫切需求。"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察、专家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青年学子直观认识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并直观感受到一线劳动者的敬业与奉献,进一步理解制造业转型升级背后的“人”与“精神”。实践指导老师赵梦捷老师表示,未来将持续组织此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大学学习与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制造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图为郑州轻工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上汽集团郑州分公司合影留念 谭瑞祥 赵灿扬 摄
发布于:山东省股票配资交易,稳赢配资,九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